在多数类型的水和废水处理实践中,有两种主要的驱动力促使溶质从溶液中吸附到固相上。第一驱动力与溶质的疏液性有关。影响吸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可溶物的溶解性。亲水性越强的物质越倾向于留在水中,这些物质很难被吸附。对应的,疏水性物质则易于被吸附。某些复杂的有机污染物,如腐殖酸,既有亲水基团又有疏水基团,因此,分子的疏水部分被吸附,而亲水部分则更倾向于留在水相中。吸附的第二驱动力是固体与溶质之间的吸引力,这种吸引力是由溶质与固体间的电荷引力产生的。这种类型的吸附是由范德华力或是与吸附剂的化学作用而产生的,这些作用力的结果取决于溶质对特定固体的强吸引力。
由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通常称为物理吸附,它是一个表面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,物理吸附不依赖于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的电性能。物理吸附不发生电荷转换。依靠较弱的范德华力将吸附质固定在表面。在物理吸附中可能形成多种吸收热相近的界面,温度在150℃以下时,物理吸附显著,并具有相对低的吸附能,最多只有几大卡每摩尔(1大卡≈4185.85焦,下同)。因此,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,在接近可吸附物临界温度的低温下即可发生。与化学吸附相比,物理吸附中吸附质对特殊位点的黏附强度略弱。因此,物理吸附的分子可在界面内自由移动
化学吸附中,吸附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。化学吸附中发生特殊表面位点与溶质分子间的电子交换,生成新的化学键。化学吸附中的吸附质不能在表面及界面内自由移动。化学吸附以高吸附能为主要特征(几十大卡每摩尔),因为可吸附物需要在吸附剂的活性中心形成较强的定位键。与物理吸附相比,化学吸附在高温下更为显著,因为化学反应在较高温度下,反应进程更快。通常情况下,只有单一分子层可被化学吸附[5.9]。表2.3列出了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对比。
两种形式的吸附常常相互作用。对有机分子的吸附涉及较大范围的化学键能,较低的能量通常与物理吸附相关,而较高的能量与化学吸附相关。然而,通常情况下很难区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。
![]() |
河南嵩山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河南省巩义市东周路 电话:0371-66550288 传真:0371-66550299 手机:13643866137 网址:http://www.hnsslc.com/ 手机版 管理入口 备案号:豫ICP备18027134号-1 技术支持:巩义企业网 ![]() |